在福鼎,关于白茶的传说可以追溯到隋唐之前。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在其《茶经》中曾引用隋代《永嘉图经》中的一句记载:“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,”而近代茶学家、茶业教育家、制茶专家陈椽(chuan)教授则在《茶业通史》中指出,永嘉县东三百里是大海,实际应为南三百里,南三百里正是闽东的福鼎。 而民间传说那就更遥远了:据《宁德茶叶志》记载,相传尧帝时,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,因避战乱,逃至山中,以种蓝为业,乐善好施,人称蓝姑。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盛行,乡亲们三五成群上山采草药为孩子看病,但都徒劳无功,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,蓝姑那颗仁慈的心在流血。一天夜里,蓝姑在睡梦中,见到南极仙翁。仙翁发话:"蓝姑,在你栖息的鸿雪洞顶,有一株树,名叫白茶,它的叶子晒干后泡开水,是治疗麻疹的良药。"蓝姑一觉醒来,当即趁月色攀上鸿雪洞顶。发现有一株与众不同、亭亭玉立的小树,这便是仙翁赐予的采之不尽的白茶树。为了普救困苦的农家孩子,蓝姑拼命地采茶、晒茶,然后把茶叶送到每个山村,教乡亲们怎样泡茶给出麻疹的孩子们喝,总算战胜了麻疹恶魔。这位蓝姑就被人尊称为“太姥娘娘”,而传说她在太姥山上种的绿雪芽茶就是四千年前的古白茶。
在所有的文献资料及传说中,无论学者或普通百姓,都认为中国白茶的兴起得益于中国人原本就有的“药食同源”的理念,尤其在医学很不发达的古代,中国所有的茶叶都是从药用开始的。
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,真正意义上的福鼎白茶的起源,依照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的说法,应该以清嘉庆元年在福鼎创制的白毫银针作为标志。这是1963年,张天福先生将《福鼎白茶的调查研究》一文发表于福建省茶叶学会《白茶研究资料汇集》中,现收录在记载张天福事迹的《茶叶人生》一书中,此书已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。
白茶是福建当时的一种特种外销茶类。根据茶叶制造的方法分类,白茶和红茶、绿茶、乌龙茶并列,为福建省四大茶类之一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