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  张天福把自己考察活动的时间,安排得紧紧的。

  白天,不是泡在图书馆里查阅各种茶业资料,就是到有关的机器厂,了解茶叶机械的研究与生产情况,或是到效区农村,看看茶叶种植与制作的情况。

  张天福发现,日本的茶场非常重视新的栽培技术。例如,日本冬天寒冷,气温很低茶树不容易生长。为了使茶树草发芽并保持嫩绿,日本的茶农就在茶树上,覆盖塑料薄膜保暖。

  张天福发现,日本茶叶的制作已经进入了现代机械化的大生产。茶厂环境整洁,制作程序有严格的安排,大量使用各种茶叶机械。产品质量稳定,产量也大。

  通过参见访问,张天福受到强烈的震撼:我们中国的茶叶生产,要改变落后的状况,也要走机械化、产业化的道路,才能与世界各产茶国匹敌。

  考察日本农村经济的陈希诚博士,有他自己的安排。只是晚间一起回到住处晚餐,交流一日所得。

  转眼间,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。

  张天福与陈希诚买了船票,在长崎港登上去台湾的大邮轮,作台湾茶业的考察。

  邮轮一天一夜,从北到南穿过黄海、东海,到达了台湾基隆。

  桃源县复兴乡的角板山,有一个不错的机械制茶厂,张天福慕名而来。

  角板山海拔636米,四季气候温和,空气清新。海拔三四百米处,有一片300多公顷的茶园,清晨黄昏有一层薄雾笼罩茶山。利用当地产的茶叶,用机械制出的红茶,品味醇厚,香气怡人。

  接着,他们又到桃源县竹北二堡的平镇茶叶改良场。它开办于1903年,主要是搞红茶与乌龙茶的机械制造试验。

  真是不看不知道,一看紧张了。台湾的茶叶生产发展相当快,它的种植与机械化生产水平不低,好些已经走在大陆的前头了。

  协和大学即将开学,张天福只在台湾逗留了一个星期。能够多走几个地方当然好,但受时间限制,只好匆匆离开台湾,经厦门回到福州。

  由于沿途所经之处,尽量投亲靠友,学校补给张天福的100块大洋没有花完,大大节约了开支。

  张天福想的是,我还会来台湾,多走一些地方,好好地研究一下那儿的茶叶生产,对它加以总结,为发展福建的茶叶提供参考。他相信台湾茶叶生产的经济,对整个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,也有很大的启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