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  科教合一”不是张天福心血来潮的突发奇想。

  “研教合作”也不是新东西。二三十年前,西方已有人提出,但那是贵族式的院校教育,根本无法资助人数众多的平民子女,让他们毕业后凭一技之长找到“饭碗”。

  张天福的构想却有新东西——理论与实践统一,寓学于做、学用结合——做中学、学中做。老师把理论教给学生,学生在学习后就在实践中得到应用。

  学生毕业以后,因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技能,确能以科学的方法,指导茶农进行茶叶栽制的改良与合作社的组织,并且具备实际从事茶业经营的能力。

  事情都不是单方面的,茶业改良场的研究人员支持茶叶学校,茶叶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,也回报了改良场。改良场先进的茶叶科技知识能够又好又快地推广,对整个茶业事业,双双作出了贡献。一举两得,甚至一举多得,何乐而不为。

  用张天福的话《台湾之茶业》说:

  窃以吾国,如欲振兴茶业,则培训专才,设立茶业研究机关,谋栽培与制造上之改良......实为当前之急务也。

  “当前之急务”,是在创立茶业改良场的同时要创办茶叶学校——福建省立福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。这不仅是在探讨科研与教育相结合的理论,而且是在理论指导下马上创造性地办起一所学校来。这在福建省的教育史上和科研史上,都是光辉的一页。

  才华横溢、执著实干的张天福说到做到。当时,看上了座空着的学校——一个已经停办的福安县立初级职业学校,教师与学生跑光了,学校没有人管理。他征得县方同意,马上加以装修。

  前后不到三四个月,到了1935年8月,一座新型的充满活力的学校——“福建省立福安初级农业职业学校”挂起了牌子,开学了。

  所谓“职业学校”,是指学校专设了茶业专业,这是全国农业中专中最早设置茶业专业的学校。课程不在科多,而在于切实致用,除茶业专业课外,与普通初中学校完全一样。一年以后,更名为“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”,少了“初级”两个字,开始招收高中班。人们常简称它为“福安农校”或“福农”。但它是响当当的省立学校。

  “有钱好办事”,不是绝对的。

  有人才,才能办好事,倒是实实在在。

  现在的张天福,既是茶业改良场的场长,又是福安农校的校长,他求才若渴。没有高素质的人才,花了钱也办不好事。

  这是当务之急。自己“双肩挑”,科研人员与学校教师当然也可以“双肩挑”。别慌,张天福心中早有了谱,在他的视野里,一个个有真才实学的人,成了他物色的对象。

  省建设厅派他去江苏、上海、杭州、安徽祁门等处,考察国内茶业情况。通过张天福的专程拜访和力聘,一个个称职的研究人员放在了福安农校,成为了一个个的教师。这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,只有张天福如此巨大的魄力、真挚、诚恳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、为人品德风范,才能把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汇聚到福安。